近日,有媒体揭露“韩文团队”在大凉山做假公益的内幕,引发广泛关注。据其披露的细节,该团队不惜写脚本、搭窝棚,孩子哭不出来就掐,售卖的许多“本地土特产”则主要来自云南等地。
卖惨博同情成为摆拍式公益的惯用套路。此前,在短视频平台上,自媒体博主“云南波波”发布了多条展示大凉山农村老人和孩子简陋生活环境的视频。当地村民表示,其中多条视频都是博主导演的。在其中一条视频中,博主将好心人资助的3000元现金交给老人,并叮嘱老人要把钱放好。视频文案还写着“已经安排好了,感谢大家支持”。视频拍完后,博主却问老人要回了3000元中的2800元。《工人日报》还指出视频中很多桥段都并非真实场景,比如祖孙俩住的“破烂小屋”,其实只是放置生产工具的杂物间。
守护真公益土壤 还原地区本来面貌
虚假苦情视频滋扰大凉山,类似事件近年来让网友的爱心频繁受挫。不少网红对这里趋之若鹜,以慈善之名行营销之实,主打假助农、伪慈善的卖惨带货。2016年,“快手杰哥”及多名主播在大凉山表演发钱,因犯网络诈骗罪分别被判刑;2021年,在大凉山大肆摆拍卖惨的“韩文团队”策划人被行拘;2022年11月,“凉山15岁女孩每晚捡瓶子卖钱交学费”的视频也被证伪。摆脱贫困枷锁的大凉山成了假公益博主眼中的天然流量池。
近年来当地相关部门对假公益、假助农加强跟进处理,典型案例也被曝光。但一些博主的行为边界尚存模糊之处,在监管处理时比较被动,这股风气在大凉山至今并没有真正散去。《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对大凉山假公益团队事件的再次聚焦,让人们再次认识到滥用穷困形象对公益事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韩文团队”通过虚构故事、苦情演绎,在大凉山获得了大量关注和捐款。然而,这些捐款并没有用于真正的慈善事业,而是被个人和团队成员用于谋取暴利。他们迅速积累了财富,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援助。公益摆拍现象正在消费网民善意,消耗社会信任。中工网评论称,莫让这些假公益造成“狼来了”的疲乏,冲淡公众对助农带货的真同情。
如今,包括大凉山在内的诸多地区脱贫成果有目共睹,视频中的不实宣传,与当地人的真实境遇不符,让网民对当地发展现状形成错误认知,一定程度上有损地方的扶贫成效。《北京日报》长安观察表示,网友们朴素的同情心被恶意利用,一再渲染凄惨的造假摆拍,加深了公众对大凉山地区贫困的刻板印象。
平台审核责任待加强 多方力量共同遏制摆拍式公益
卖惨营销不仅违背道德、冲击社会信任,还有可能触犯法律。有律师指出,卖惨博主通过虚构剧情博人同情,从而获取交易机会,是背离诚信原则和商业道德的虚假宣传行为,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和第八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如果博主在编造苦难背景经历之外,还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那就构成广告发布行为,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约束,涉嫌发布虚假广告的,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民事和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除了法律约束,摆拍式公益还需从根本上预防和制止。首先,平台需要肩负起审核责任。《经济日报》指出应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督促监管发布信息的网络平台,切实履行涉及慈善活动的审核责任,减少造谣、炒作、制造“悲情戏”等不良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工人日报》认为相关平台也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一旦发现相关主播有造假行为,应立即采取停播、封号等手段予以处理。另外,就当地发展而言,有专家建议,当一个地区已经成为网红心目中的天然流量池,地方商务部门更应该抓住流量,积极引导风向,主动组织活动,在网红和商家之间架桥,为真正的助农直播铺平道路。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NTyXWC9fBt-R8PieVTCaQ)
举报电话:0575-85122351 举报邮箱:wangxinshaoxing@163.com
建议使用1366*768分辨率/IE9.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