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自今年4月初以来,老牌BBS天涯社区网站已有近两个月停止访问,天涯前员工甚至是众多资深天涯网友对此关注,并自发组成了志愿者团队。5月16日中午,天涯社区前执行总编辑宋铮(老黑)正式对外公布了“七天七夜重启天涯”的计划,希望以直播带货的形式筹集300万元恢复天涯社区服务器访问,近日又开始招募60多名天涯网友,在直播中讲述自己与天涯的故事。天涯主管提到此次筹集的所有款项除开运营成本外,将全部交给天涯公司。
然而截至6月3日晚抖音和微信两个平台相加,这次七天七夜直播义卖筹集到的资金仅20.5万元。虽然“重启天涯”抖音账号的橱窗仍然继续在销售,但显然高潮期已经过去,此前定下的300万元目标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
图一:天涯直播间预告
情怀消费渐热,
为何天涯情怀不被网民买单?
数据显示,5月28日晚20:00,重启天涯直播间开播,直播时长7.9小时,销售额4万元,直播间的观众人数也难言乐观。首日直播高峰时期,同时在线人数仅超过1000人,其余时间基本在200人左右。目前该账号粉丝只有1.8万。抖音商城中上架的的产品销量也少得可怜。其直播间售卖的商品主要包括“重启天涯”活动的纪念T恤、燕垒生的长篇小说以及零食、日用百货等,其中四款“重启天涯”的T恤目前累计预售不足300件。
具体来看,销售额最高的产品为“十年砍柴手写天涯书法礼包”。该商品单价2600元,总销售额超过1万元。其他商品的销售额从几元到1000多元都有,还有一部分商品的销量为0。从其他数据来看,该场直播观看人次3.5万,人数峰值990人,平均在线224人。
图二:天涯抖音直播产品
从直播情况来看,无论是主持人、嘉宾、还是网友,选择帮助天涯社区重启,都是因为情怀。嘉宾、主持人诉说着“天涯是网络上的故乡”,而网友们则怀念着逝去的青春。但需要面对的现实是,无论天涯社区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诞生了多少牛人,BBS论坛的形式都或许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新媒介发展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天涯没跟上数字化浪潮的步伐,逐渐隐没于众多网站平台中,当下深受年轻人欢迎的是微博、短视频平台、小红书等,随着时代的变化,新旧媒介在交替更迭,对于天涯来说,要重启社区可以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但是重启以后怎么办,要如何拥抱数字时代这才是重点。否则,仅仅让天涯社区成为“躺在ICU里的植物人”,确实没什么意义。
追忆消逝的网站:
重拾“数字遗产”是否有价值
作为互联网最早发展起来的应用之一,网站并不是经久不变的技术形态。有些网站会出于各种原因而关闭、消失,网站的消逝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从统计数字看,中国网站大量消失的现象出现在2010年6月,网站减少到279万个,比2009年底减少13.7%。到2010年12月,网站数降到191万个,比2009年减少40.8。这一数字在2011年6月继续降至183万个(比2010年底减少4.2%)。而到了2014年6月,网站数继续减少了47万个,比2013年底减少14.7%。截止至2021年6月,我国有422万个网站,较2020年12月减少了21万个。可见,消逝的网站不在少数。这些消逝的网站,就如同互联网历史这本大书中的“缺页”。如何在互联网历史的书写中,挽救这些“缺页”,并通过对“缺页”的研究,来补充、修正和完善互联网历史,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天涯社区成立距今已超24年,是第一个全球华人网络社区平台。此前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注册用户超过1.3亿,月覆盖用户超过2.5亿。2015年8月,天涯社区还登陆新三板。但后来由于未按时披露经营数据,于2019年4月被摘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包括天涯在内的BBS社区逐渐没落,从2013年至2016年持续亏损,4年累计亏损超1亿元。今年4月1日,天涯社区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平台将进行技术升级和数据重构,期间将无法访问。随后有网友发现,天涯社区官网无法打开。作为承载着一代网民青春热血和回忆的老牌社区,天涯老员工和老网友们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募捐、直播带货,试图重启天涯。有人将这次救助天涯的行动称为“70、80后的一次网络狂欢”。
如今有这么一个说法,称天涯社区为“古典互联网时代的历史遗迹”。当年《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等大众熟知的畅销书,都是在天涯社区开始连载首发。如今在互联网上,从社会、人文,到金融、历史,各种天涯神帖的合集依然是不少网友的读物与谈资。网友对天涯社区的记忆是一种有趣的社会文化现象。媒介记忆是人们因记忆媒介使用而形成的对媒介自身的记忆,既保存与建构着人们使用媒介的经历与体验,又承载着人们对媒介的回忆与怀念。这种媒介记忆与怀念是一种集体怀旧,也是一种情感方式。
这些被人们追忆的网站,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数字遗产。数字遗产拥有五个重要特点:容量大、易传播、活跃性、可移植性,包容性。正如天涯社区前执行主编魏寿华表示,“数字遗产这个词比较准确,但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遗产,它也有现实的意义。比如现在大火的人工智能,其实是非常需要这样的数据来进行训练的。这些上亿网民贡献的海量数据,可能对于训练人工智能来模仿人的行为,模仿人的写作方式,都非常有帮助。”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网站已经消失或停止更新,这些网站承载了许多人的回忆和经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网站是他们的“数字遗产”,因为许多网友利用这些网站记录、上传了自己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因此,追忆这些消逝的网站不仅是一种怀旧,也是一种保存历史的方式。
重拾这些网站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包括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例如,一些已经消失的社交网络网站记录了人们在互联网上的交流和社交方式,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同时,这些网站还有助于我们了解早期互联网的设计和技术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数字生活。
许多人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大量信息和数据,如照片、视频、文字博客等,这些数据可能会因为网站关闭、账号丢失等原因而无法找回。当网页无法找回,如何更好地保护及保存网站上的数字遗产,也成为一个需要探讨并共建找到解决方案的话题。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存数字遗产宪章》中明确提出,数字遗产是人类特有的知识及表达方式,它包含文化、教育、科学、管理信息和技术、法律、医学以及其他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信息,或从现有的类似模式转换成数字形式的信息。随着技术发展,一些网站不断升级变化,而更多的网站则走向没落,如曾经的人人网、瀛海威、BBS聊天室等成为了赛博历史的尘埃。目前对于网站数字遗产的处理,主要有注销、备份、托管这三种主流处理方式:
一是注销信息,即用户本人对账号仅享有使用权,网络服务提供者享有所有权,此时账号无法被继承,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选择关闭、删除、注销用户账号;二是备份数据,如1996 年成立至今的互联网档案馆,其收集和备份了大量的网页、视频、音频、软件和电子书资源,目前档案馆已经收录了超过 3510 亿个网页,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叫做时光机(Wayback Machine),每个小时时光机都会通过网页爬虫抓取每一个网页并存档(声明不允许被抓取的网站除外),因此用户可以访问每个网页过去每一天甚至每小时的样子,就像时光倒流一样;三是用户可以将其数字遗产托管给第三方机构,该机构将为用户管理其数字遗产并按照用户指定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方式适用于用户希望为自己的数字遗产提供专业化的管理和维护,例如保护用户的隐私和知识产权。
无论如何,数字时代的网络痕迹,是我们共同搭建的一座“数字图书馆”,也是我们亲手创造出的“网络时光机”。对于数字遗产在未来将何去何从还有很多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许理想的状态是:在不远的将来,网络作为数字遗产的载体,每个人的数字记忆都能在广袤的数字原野上连续而互相联结地闪着光。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ovN8ZiQFxxvo3g_MJ-6zA)
举报电话:0575-85122351 举报邮箱:wangxinshaoxing@163.com
建议使用1366*768分辨率/IE9.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