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要闻
  3. 大快人心!透过“七宗案”,看“自媒体”管控十三条

大快人心!透过“七宗案”,看“自媒体”管控十三条

发布时间:2023-07-14 15:00 分享到:

“自媒体”管理划出“红线”!

7月10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包括严防假冒仿冒行为、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规范账号运营行为等13条管理措施。

“条条切准要害!”《通知》发布,引得网友纷纷点赞——互联网世界苦“自媒体”乱象久矣。

在这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自媒体”凭借其互动强、更新快、传播广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然而,一些账号凭借低俗内容、编造虚假事件等吸引眼球、博取流量,随手发一篇文章、一张图片、一个视频片段就能轻松搅动舆论风暴。

13条红线“剑指”哪些网络乱象?《通知》出台,能否真正规范千千万万个“野蛮生长”的“自媒体”?身处“自媒体”江湖中的从业者,又如何看待此番整顿治理?

7月12日,某平台多位百万级网红被封冲上热搜,平台进一步强化监管

“七宗案”折射的乱象

风起于青萍之末。

在中央网信办《通知》发布前,国家层面就早已释放出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的信号。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微“网信中国”消息,按照“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要求,自今年3月10日以来,各级网信部门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自媒体”账号,截至5月22日,重点平台累计清理违规信息141.09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92.76万余个。

“自媒体江湖”有哪些乱象?结合此次专项行动,以及近年来各地查处的典型案件,记者盘点了“自媒体”的“七宗案”。

第一宗,李鬼假冒李逵,仿冒权威机构。“最高检察院”、“中国反恐部队”、“战略导弹部队”、“中国科学研究院”、“人民曰报首发”……看到这些自带“光环”的“自媒体”账号名字,是不是很容易让人相信其是“官方代表”,但事实上它们全部为假冒仿冒品,在专项行动中,各级网信部门累计查处假冒仿冒党政军机关、新闻媒体等“自媒体”账号多达数十万个。

第二宗,“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捏造虚假信息。近日,一则“男子悬赏千万寻狗”消息在网上引发舆论广泛质疑,7月11日晚,郑州警方发布警情通报,“千万元寻狗”系彻头彻尾的假消息,编造该假信息的男子为某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该负责人已被处以行拘15日。

第三宗,造谣博取流量,蹭炒社会热点。每当有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总能看到“自媒体大军”出动。今年初,“江西学生胡某宇事件”持续引发网民关注,最后竟逐渐在网上演变成了一场“自媒体”博主的流量盛宴了,从编造离奇失踪原因到杜撰事件调查进展情况,“大V”们花样百出。网信部门累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1894个,才遏制住无底线造谣炒作的势头。

第四宗,扮丑擦边博出位,恶趣味污染网络环境。网络账号叫“XX慧”是温州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平台粉丝有十几万,她“吸粉”的秘诀就是长期在网上散播扮丑搞怪、低俗人设短视频,在抖音直播期间哗众取宠、言语污秽。今年3月,瓯海区网信部门联合公安等部门对账号运营者开展约谈。

第五宗,利用弱势群体博流量,“变现”无底线。2021年,23岁的长沙女孩小辉因精神残疾、外形特别,被各路短视频网红主播争相围观,并被以“海公主”人设做低俗直播,获取打赏,三名涉案网络主播最终被警方刑拘,相关账号被封。

第六宗,拿悲剧换流量,消费灾难事故。今年4月12日晚,山西运城市中心城区发生一起火情,但有人却在“自媒体”平台上传了以火情现场为背景的舞蹈视频,如此消费灾情的做法引发网民强烈不满,山西运城市委网信办随即责令账号运营者自查下架账号不当作品内容。

第七宗,集纳负面信息,贩卖公众焦虑。被网友们称之为“初代毒鸡汤教主”的“某蒙”公号,曾靠着集纳“情绪流”文章,激发社会焦虑,吸粉千万,收割无数流量,但最终却惨遭流量反噬,公号因发布虚假信息,传播“丧文化”被封禁。

从“七宗案”中可见,“自媒体”乱象无疑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生态的一大毒瘤。《通知》中的13条工作重点,直指严防假冒仿冒行为、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完善谣言标签功能、限制违规行为获利、严格违规行为处置、强化典型案例处置曝光等内容,均与当下“自媒体”管理中的常见问题、热点问题相关联,既显示了管理部门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的决心,也为“自媒体”的日常运营和地方网信办的管理明确了方向。

治理怎么打中七寸?

今年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猛药去疴”基础上将着眼长远、立足长效,探索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努力铲除“自媒体”乱象滋生土壤。

近年积累的经验表明,管理好“自媒体”,需要全链条打击、全天候监管、全方位负责,更要从根源上、关键处找到破解之法,蛇打七寸,治标治本。

记者注意到,《通知》所提内容大都并非网信部门首次对外公示,而是既往监管中的日常工作。例如第一条严防假冒仿冒行为,此前,各地网信部门就针对网络传播中的假冒仿冒行为,专项行动集中处理了一批仿冒新闻单位账号和仿冒“新闻主播”账号,并在各网站平台上予以曝光。

但是,《通知》中有几大亮点尤其值得“细品”:如第9条“限制违规行为获利”提到,对打造低俗人设、违背公序良俗网红形象,多账号联动蹭炒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营销等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取消或不得赋予其营利权限;第10条“完善粉丝数量管理措施”中明确,对频繁蹭炒社会热点事件博取关注的“自媒体”,永久禁止新增粉丝,情节严重的,清空全量粉丝。网站平台不得提供粉丝数量转移服务。

“众所周知,获取关注—粉丝上涨—收割流量—变现获利,这是‘自媒体’经营的商业逻辑,在巨大运营投入和的短期出业绩的要求下,一些‘自媒体’为赚快钱,不惜铤而走险,这也正是‘自媒体’乱象之所以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 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沈爱国教授表示,《通知》中的相关要求完善了粉丝、流量这两个关键变现环节的限制和管理措施,而变现逻辑的改变,将影响从业者的内容创作和运营逻辑,从而促使“自媒体”增强自我约束。

此外,《通知》还进一步厘清自媒体平台的责任和义务。比如网站平台应当加强“自媒体”账号信息核查,防止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重新注册。应当明确营利权限开通条件,限制违规行为获利。“自媒体”因违规行为增加的粉丝数量,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核实并予以清除。并且要求网站平台应当健全MCN机构管理制度,对MCN机构及其签约账号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等。

平台责任为何被“划重点”?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由于“自媒体”门槛较低,发展势头强劲、规模庞大。与之相比,公众的信息素养和辨别能力没有同步得到提高。这就意味着治理自媒体乱象,不能仅靠监管部门“单打独斗”,平台需权责同担。

浙江作为互联网大省,推动平台规范化治理,一直是网信部门的重点工作。记者从省委网信办了解到,近年来,我省网信部门持续指导属地互联网头部企业制定涉“自媒体”相关整治社区公约和治理公告,落实“一平台一方案”,有步骤有深度推进整治行动,下大力气整治“自媒体”账号关联MCN机构乱象,同时督促平台强化注册入驻审核,完善MCN机构入驻协议、管理规范等,健全账号分级分类管理清单,抓好用户账号管理关口。

恪守底线才能长红

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全职从事“自媒体”的人数超过了370万,同时兼职人群超过了600万,总计约有970万人从事“自媒体”行业。《通知》刚发布,其“震慑力”就已在互联网世界显现,引发广大从业人员热议。

有人担心不久之后将“退隐江湖”,如《通知》第2条要求,对从事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进行严格核验,并在账号主页展示其服务资质、职业资格、专业背景等认证材料名称,加注所属领域标签。对未认证资质或资质认证已过期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暂停提供相应领域信息发布服务。据此,一些“业外网红”恐怕将无法在自媒体平台上“登台亮相”。

然而,同样的管理要求,在一些网红博主看来,却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金融专业毕业的小南目前是某平台的一位财经博主,他告诉记者,做财经内容需要大量专业领域内知识储备,了解不同市场行情、政策变化以及各种金融产品的投资风险,才能够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建议和观点。然而,“科班出身”的他创业以来,3年仅涨粉30万,但一些所谓的财经大师,靠整合些不实信息,冠以夺人眼球标题,就能轻松“收割”百万粉丝,“这不仅对优质内容创作者不公平,也损害了受众利益”,他认为,《通知》出台将有助于清理整顿自媒体市场“赛道”,真正沉下心做内容的“自媒体”作者即将迎来“春天”。

正如小南所说,在这个“流量时代”里,“自媒体”行业充斥着深谙流量制造,掌握“流量密码”的营销高手,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如果不懂得恪守道德底线与法律红线,不严于律己,即便红极一时也终将被时代和社会所抛弃,难以长红。

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自媒体”创作者自律上,作为“互联网之都”的杭州有一项探索值得借鉴。

2019年4月,杭州市网信办、市网络文化协会牵头成立“西湖朋友圈”杭州“自媒体”联盟,经过近四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共有108家成员单位,涵盖了杭州属地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浙有正能量”、“麦家陪你读诗”等400余个“自媒体”运营账号,分为时政财经、文化科技、生活资讯、内容创作、教育医疗、平台服务、网络文学7个组别,覆盖各平台“粉丝”数达近6亿人次。

联盟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成立至今,联盟成员单位在抗击疫情、正能量传播、城市形象宣传以及网络公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既促使相关行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又进一步打造了更清朗的网络空间。

《通知》落地后,“自媒体”是否会告别野蛮生长的草莽时代,人们拭目以待。

(来源:"网信浙江”)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d34S4smFvR2TXuiZ714g)

机构简介|网友建议|在线评论|一键举报|举报查询

举报电话:0575-85122351    举报邮箱:wangxinshaoxing@163.com

  备案:浙ICP备16024883号

建议使用1366*768分辨率/IE9.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