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2023-01-05 10:28
移动互联时代,即时通讯、网络视频、在线购物、新闻资讯等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种种乱象。近日,有关部门接连出台相关举措,开展专项行动、印发联合通告,为APP领域的健康规范发展加码发力。
发布时间 / 2023-01-04 14:03
集中整治强制、捆绑下载安装,全面净化页面呈现,从严整治频繁弹窗、强制分享……中央网信办近日部署开展“清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对互联网上一些“套路”用户、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展开精准打击。
发布时间 / 2023-01-04 13:59
“我家孩子长大以后的理想生活,就是成为一名主播,白天看视频,晚上打游戏。”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琼(化名)说。她儿子小杨今年上初三,产生这样的想法源于他在某平台持续关注的“网红”主播。
工信部昨天(27日)在官方网站公开征求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安装卸载行为、优化服务体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以及响应用户诉求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范。
高铁不文明占座行为被视频曝光;男子全程直播拍摄,请人为孕妇让座;插队引发互殴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类似的网络视频曝光行为不时出现于互联网平台,有的在短时间内引爆舆论焦点,引来众多网友围观评论。
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不断被规范,但是“山寨APP”、虚假排名推荐、强制或捆绑下载安装、弹窗多且难屏蔽、设置卸载障碍、强制自动续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种种乱象仍然存在,让不少消费者陷入恶意应用程序的陷阱。近日,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以下简称“清朗行动”),全面规范移动应用程序在搜索、下载、使用等环节的运营行为。在有关部门严查、严管的同时,消费者面对窃隐私、骗钱财的恶意应用程序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呢?
前几天,手机收到某商业平台的新闻APP推送。这条新闻的标题是:“杭州今起核酸检测不再混管,自费单人单管每人次16元”。作为一个时刻关注防疫政策调整的新闻人,笔者仅仅是扫了一眼,就发现这个标题明显违背事实,容易让人误以为免费的社会面混检已被取消,只剩自费单管。然而,事实显然不是这样。评论区果然有人光看了标题就率先“开炮”:“每次做都要16元,这谁做得起?”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中国证监会办公厅近日印发《非法证券活动网上信息内容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要求通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2023年3月底前,现有网上涉股市“黑嘴”、非法荐股的信息、账号和网站平台得到基本处置。2023年6月底前,证券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要求得到落实,网上证券信息内容明显改善,非法证券活动多发频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如果被问到“过去这半个月,互联网上最‘红’的人是谁?”部分网友或许会回答“杨过(谐音阳过)”……防疫措施优化调整以来,与朋友圈集中“晒阳”几乎同时出现的,还有诸如此类的网络段子。统计数据显示,11月18日至12月17日,搜索引擎平台新收录“疫情段子”相关网页540余万个;网友关注度环比增长369.23%,25至34岁网友发声占比75%。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近日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强调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从事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规定》将于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
关注网信浙江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