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是高校学生提交课程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和审核的高峰期。“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学生在悄悄利用ChatGPT等AI(人工智能)写作软件代写论文,或者用AI辅助论文写作,如罗列提纲、润色语言、降低重复率等。
今日头条始终致力于打造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营造安全、健康、绿色的网络空间,为进一步规范自媒体和MCN机构的行为,平台将持续对各类网络不良信息开展治理。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根据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对5月网络谣言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曲解政策、以图牟利型谣言,以及炒作热点、博取眼球型谣言占多数,造谣者以无中生有、虚假宣传、剪辑拼接、搭蹭热点等手法造谣传谣,引发群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个普通人要走出网暴,靠自己的力量很难,“网暴”受害者走向极端的事件越来越多,我们邀请了资深心理咨询师三木水老师,她有一些关于“网暴”的咨询案例,为大家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层次谈谈如何处理“网暴”带来的伤害。
近日,有媒体揭露“韩文团队”在大凉山做假公益的内幕,引发广泛关注。据其披露的细节,该团队不惜写脚本、搭窝棚,孩子哭不出来就掐,售卖的许多“本地土特产”则主要来自云南等地。
近日,800万粉丝网红女博主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一则以家暴为噱头的变装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该博主自称“被男朋友扭伤脖子”,随后她向网友展示脖子伤时镜头一转,博主盛装出现在镜头面前。目前该博主已删除视频。
近日,广州地铁上一女子怀疑男子偷拍,男子出示手机自证清白后仍遭女子曝光个人面容等信息,引发热议。
网购是如今不少人购物的首选方式,可也有很多人对此动起了歪心思。据中新网报道,前不久,90后女子樊某网购大量衣服、化妆品、包包等商品,利用“7天无理由退货”的服务规定申请全额退款却少退商品,骗取商家货品留作自用,直到事情败露被警方抓获。在传统印象中,“薅羊毛”只不过是消费者根据商家的游戏规则,获得一点优惠的行为,但如今部分违法分子将商家的漏洞变成盈利方式,涉嫌欺诈、不当得利等。
《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根据《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指南(第一版)》要求,为指导和帮助个人信息处理者规范、有序备案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编制了《浙江省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指引》,并开通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咨询电话。
当前正值“三夏”关键期,多地农民在麦田里抢收夏粮。不少网红在田间地头直播农民割麦:有的变身新农人开启助农直播,拓宽农产品交易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但也有的将农民的辛苦劳作当作网路噱头和流量密码引人反感。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农村各类短视频、直播创作如何才能获得公众认可,传递乡村振兴之下乡村文明和乡土文化的勃兴?
关注网信浙江微信订阅号